8月份以来9家公司收到监管函 三大类问题被关注
发布日期: 2023-08-08 18:04:51 来源: 证券日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进入8月份以来,短短几天已有9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监管函。这些公司被出具监管函的原因分为三大类:过往业绩预报不准确或调整业绩数据、在互动平台等场所发布引发股价异动的信息、股东或董监高有违规行为。

对此,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的律师和财务人士介绍,要关注监管函背后透露的财务信息变化的原因,以及是否有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出现。

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“今年以来,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监管函,和之前的业绩预报‘失准’、调整业绩数据等事项有关,在投资者反馈中,也有部分投资者因此拟对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赔偿。”

南华仪器8月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监管函,监管函显示,公司此前披露的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称,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0万元至350万元。4月12日,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,将2022年预计净利润修正为亏损3000万元至3500万元。4月15日,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,2022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亏损3313万元。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披露的预计净利润与2022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差异较大。

8月3日,ST数源发布公告称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函,监管函提及,4月28日披露的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》,公司对贸易业务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核算,对2022年一季度报告、2022年半年度报告以及2022年三季度报告财务数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,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调减4.4亿元,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调减8.04亿元,2022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调减11.99亿元。

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介绍,理论上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方法记账,最后的利润或亏损是一样的,因为要同时调减等额的收入和成本。通常情况下,企业将总额法转变为净额法核算财务,可能是调整了业务模式,想减缓风险。

查阅ST数源当时的公告可知,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,是公司按照有关规定,为了规范贸易业务会计处理,因此对2022年一季度报告、2022年半年度报告以及2022年三季度报告中相关项目及经营数据进行更正。在此前的公告中,ST数源称,根据相关规定,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。更正后,不会导致公司已披露的相关年度报表出现盈亏性质的改变。

不过,有不愿意具名的财务人士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要警惕变更重要财务数据的现象。“在过往的实践中,一些公司财务造假,由总额法改成净额法核算之后,可以降低造假的账面金额,从而降低责任风险。不过,发生变化的企业具体是什么情况,还要结合更多的信息才能判断属性。”

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部分公司而言,监管函带来的影响仍将延续。王智斌告诉记者,监管函具有警告、约束等作用,是为了确保企业和相关主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、合规经营、严格履行信披义务的一种监管方式。“上市公司和相关主体收到监管函后,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补救,对于监管函提到的事项,如果有待解决事项,应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。”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  • 8月份以来9家公司收到监管函 三大类问题被关注

  • 茶叶多组学综合数据库发布

  • 又被起诉侵权,顾家家居困在专利里

  • 比亚迪与Stingray达成合作,将面向国际市场引入车载KTV娱乐系统

  • 【光明时评】携手“蓉宝”,望见未来

  • 日本6月贸易收支时隔19个月呈现顺差

  • 广和通(300638.SZ):FWA业务和国内车载业务增长较快

  •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强调 汛期价格行为“七不得”

  • 龙湖集团“宠粉节”推出亿万珑珠福利,五大钜惠同步开启

  • 新疆喀什·第八届伽师新梅展销会开幕

  • 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希望调整货币宽松政策

  • 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”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ET

  • 【视频】南京持续天热,成群野蜜蜂飞入明城墙缝里“纳凉避暑”

  • 安徽1家娱乐会所涉黄被查!官方通报:依法吊销!

  • 共享体育场地,更好满足公众健身需求

  • 郭富城老婆,选没选对看他庆祝生日的态度就知道

  • 《孤注一掷》提档8月8日上映 金逸影视涨停

  • 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!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若干措施

  • 首日成交额1.44亿元!南方中证通信服务ETF基金于今日上市交易

  • 治理“假就业”,关键何在?

热点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