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是“立秋”节气,专家提醒:“立秋”后要注意科学养生,尤其是脾胃养护。
【资料图】
脾胃“立秋”易犯病
“大暑小暑不算暑,立秋处暑正当暑”。扬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、主任中医师杨振斌解释,立秋之时,气候还未完全到达秋高气爽,尤其南方地区,还继续着湿热蒸腾。因此,人的脾胃会被湿邪困阻,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,出现食欲不振、脘腹胀满、大便稀溏等症状,严重者还会出现四肢怕冷、水肿等问题。
临床门诊常接到病例,不少人在炎热的夏季贪食冷饮、冰镇西瓜,贪恋空调环境,一不小心就伤了脾胃。还有一些人相信“立秋抓秋膘”,秋凉伊始就开始贸然进补,骤然加重了脾胃的负担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,出现胸闷、腹胀、厌食、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症状。
立秋护脾胃要注意
杨振斌建议,立秋养生首先要养护脾胃,可从以下四方面注意。
作息起居规律。立秋后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准备。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,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。对胃溃疡、胃下垂、胃出血等患者来说,要特别注意作息的规律性,以免加重胃部负担。
饮食清补为主。多吃清淡食物,如茄子、鲜藕、绿豆芽、丝瓜、黄瓜、冬瓜、苦瓜等有清暑化湿功效的食物,还可多吃健脾益胃食物,比如莲子、山药、扁豆、茯苓、白术、赤小豆、芡实等。
适当运动锻炼。帮助改善肠胃道血液循环,增强人体抵抗力。避免运动量过大、活动过于剧烈,可选择慢跑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、五禽戏等。
常按穴位养生。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的作用。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,位于小腿前外侧,犊鼻穴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。按摩大包穴,可驱散秋乏。大包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终止穴,又称脾之大络,位于腋中线、第六肋间隙,可以布散气血精微至全身,有宽胸理气之功效。
通讯员 董娟 记者 张庆萍
关键词:
相关文章
-
中医专家提醒:立秋养生要先护脾胃
-
“扬州智慧”助推预制菜产业发展
-
江苏扬州:千年非遗正青春 用青年力量绽放大“漆”之美
-
动感单车和跑步哪个减肥 怎么骑动感单车减肥
-
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看这位养老护理员的温情细致
-
昆明车站外多条绿蛇在垃圾箱上爬行 基本情况讲解
-
第十六届省运会闭幕 茂名接旗成下届东道主
-
券商晨会精华 | 高速光模块的行业景气度仍在提升
-
医药反腐高压下的医药代表:“现在都不敢进医院”
-
南阳市第五小学2023年一年级招生对象提交资料安排
-
沧州489路公交路线调整了吗
-
甘肃省“百千万”创业引领工程陇南市2023年首届创业论坛暨“鲁甘
-
杞县小升初摇号学校2023
-
博主揭露哈佛教授学术不端遭起诉
-
薛之谦兰州演唱会看台和内场的区别(图示)
-
2023海口旅游海南航空机票消费券领取指南
-
2023海口旅游消费券去哪儿APP怎么领?
-
我国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6星
-
宁夏最新油价是多少(2023年8月9日更新)
-
新疆矿业发展绿意盎然